次北固山下PPT课件是为《次北固山下》一文制作的PPT课件,该课件包含了大量与课文相关的知识,完全符合语文教师的授课需求,可以直接用于教学,可以省去大量自己制作课件的时间,提高了工作效率,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一课文,进而也提高了教学质量,需要的朋友快来本站下载吧!

次北固山下PPT课件预览








次北固山下原文及译文
原文
客路青山外,行舟绿水前。
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。
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年。
乡书何处达?归雁洛阳边。
译文
旅途在青山外,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。
潮水涨满,两岸之间水面宽阔,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。
夜幕还没有褪尽,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,还在旧年时分,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。
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,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。
注释
(1)次:旅途中暂时停宿,这里是停泊的意思。
(2)北固山:在今江苏镇江北,三面临长江。
(3)客路:旅途。
(4)潮平两岸阔:潮水涨满时,两岸之间水面宽阔。
(5)风正:顺风。
(6)悬:挂。
(7)海日:海上的旭日。
(8)残夜:夜将尽之时。
(9)江春:江南的春天。
(10)归雁:北归的大雁。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,春天飞往北方。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。
(11)青山:指北固山。
(12)乡书:家信。
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
教学目标
1.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。
2.品位诗歌意境,领悟诗歌主题。
3.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。
重难点分析:
1、 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。
2、 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。
教学方法与手段:创设情境 诗词美读 电脑教学平台
教学过程:
导语:同学们,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、宋代、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?(唐诗、宋词、元曲)的确,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,以古老的《诗经》发端,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秒。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唐诗《次北固山下》(板书、明确学习目标)
资料助读
1、诗歌知识
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、乐府诗、律诗、绝句、词、曲等。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。如《龟虽寿》。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、绝句叫近体诗。如《钱塘湖春行》就是律诗,《登鹳雀楼》就是绝句。
律诗,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,有五言律诗、七言律诗两种;律诗的格律规定有:“八句可分为四联,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,是两对对偶句。首联叫颔联,第二联叫颔联,第三联叫颈联,第四联叫尾联。每联的最后一个字为韵脚,它们相同的韵母为所压的韵。
绝句与律诗的区别:绝句是四句两联,律诗是八句四联。
【走进作者】王湾是洛阳人,生卒年不详,于先天元年,即公元712年,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。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,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(北固山,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,三面环江,为名胜之地。)时,写下了这首诗《次北固山下》。该诗以“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年”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,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诗歌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“人以诗传”呀。
解题:《次北固山下》中“次”是停泊的意思。“北固山”是山名,江苏镇江北。题目的意思是什么?
朗读明义
1. 听录音范读。(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;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节奏,找出这首诗的韵脚和所压的韵。)
明确:韵脚为“前、悬、年、边”
所压的韵为“an”
2.学生自由朗读。 3.朗读展示
次/北固山下
首联: 客路/青山外,行舟/绿水前。
颔联: 潮平/两岸/阔,风正/一帆/悬。
颈联: 海日/生/残夜,江春/入/旧年。
尾联: 乡书/何处达?归雁/洛阳边。
4.参照注释以及小提示,对每句话进行描述或感悟。
小提示:
①客路,当指驿道,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。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,故以“客路”与“舟行”相对应。
②潮平,指潮与岸齐,因而两岸显得宽阔,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。
③风正,指顺风,且风力不大,所以帆是悬挂之形。
④残夜,夜将尽时分,太阳从东方升起,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,故称海日。
⑤旧年,相对于新年而言,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,故谓“江春入旧年”。
⑥乡书即家书,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;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,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。
(首联:旅途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,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。
诗人此刻在船上而“客路”在青山之外,他是看不到的,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“客路”?这是诗人的想象,表明船到镇江后,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,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。
这一联写诗人到达北固山所见到的美丽景色:“青山”和“绿水”。----旅途之景
颔联: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,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。
这一联讲诗人是在哪里见到的景色?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?为什么提到“潮平”?
当时的风大么?能不能将“风正”改为“风顺”?
在天将明未明之时,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,“潮平”一语为下句中“江春”一语作铺垫。
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帆船模型,从“风正”入手,让学生认识到,风的方向与船行走的方向完全一致;接着,我又问学生,能不能说成“风顺一帆悬呢?”让学生结合“悬”来区分“风正”与“风顺”的意思,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:不能用“风顺”,因为帆没有鼓起来,当时风不大。
此时,我将船托在嘴边,以风吹帆,问道:“‘风正’时帆该悬挂在什么方向?”
“那你们看看书中的插图,发现了什么问题没有?”
“画错了!画错了!帆的方向画错了!”不少学生吃惊地瞪大了眼睛。
“你们真不简单,居然能挑出专家的毛病!”我顿了顿,提高了音量,“只要细心观察,善于思考,我们是能发现很多真理的。不迷信权威!做学问就要敢于向权威挑战!同学们,让我们为自己鼓掌!”
这一联写江中景色以江面之阔衬一帆之孤,展现了一幅雄伟壮观的长江画面,从而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山水的思想感情。
颈联:残夜还未消退,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;旧年尚未逝去,江面上已散发出春天的气息。
诗人把“日”和“春”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,并且用“生”和“入”突出江南春来早的特征,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感,表达出诗人滞留异地的思乡之情。这一联妙在不仅描写景物入神,而且富于生活哲理: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,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,表现出一种积极、乐观、向上的精神。----江面之景
尾联:给家乡写的书信怎样才能送达?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。
这一联用归雁捎书寄托情思,表达了客子怀念家乡的深情。
诗人远行在外,漂泊异乡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洛阳呢?还是托付在春光中北归的鸿雁替自己问候洛阳的家人吧。
短短的一句话,诗人怀念家乡,怀念亲人的乡思之情呼之欲出。)
5.背诵古诗
6.概括本诗的主旨。
知识拓展
1.《次北固山下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?哪些句子属于写景?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?
明确:第四句“乡书何处达,归雁洛阳边。”直接抒情,其他三句属于写景。先写景,再抒情,景为情设,情因景生,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。
2.为什么诗人会起思乡之情?
古时候交通不发达,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,王维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中独在异乡为异客,学生答每逢佳节倍思亲,而此时正是旧年未过新春已悄悄来临的时候。思乡之情油然而生!
3.古时交通不发达,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,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,因此,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。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?
(如李白的《静夜思》、王安石的《泊船瓜州》等)
4.前面三句写景,各有特色,你最喜欢哪一句?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