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语十则ppt课件是为语文教师制作的ppt教学课件,该课件完全与语文课本内容同步,可以直接拿来用于教学,如果想修改,也是可以的,下载之后支持自由编辑和修改,使它更符合自己的教学习惯,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,提高教学质量,需要的朋友赶紧来欧普软件园下载使用吧!

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
1.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悦,不亦君子乎?”
1.孔子说:"学习了(知识),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(温习)它,不也高兴吗。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(到这里)来,不也快乐吗,人家不了解我,我却不怨恨,不也是君子吗"
2.曾子曰:"吾日三省(xǐng)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"
2.曾子说:"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: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,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"
3.子曰:"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."
3.孔子说:"在温习旧知识后,能有新体会,新发现,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."
4.子曰:"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."
4.孔子说:"只读书却不思考,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;只是空想却不读书,就会有害.
5子曰:"由,诲女知之乎!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."
5.孔子说:"由,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: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就是不知道,这就是聪明智慧."
6.子曰:"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."
6.孔子说:"看见贤明的人,要想着向他看齐,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."
7.子曰:"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;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."
7.孔子说:"几个人同行(在一起),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,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,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."
8.曾子曰:"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.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"
8.曾子说:"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,意志坚定,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,路程又很遥远.把实现'仁'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,不也很重大吗?到死为止,(路)不也(走得)很遥远吗"
9.子曰:"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."
9.孔子说:"(碰上)寒冷的冬天,这以后(才)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."
10.子贡问曰:"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"子曰:"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."
10.子贡问道:"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,"孔子说:"那大概是'恕(道)'吧!自己所讨厌的事情,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."
论语十则ppt课件预览








论语十则教学设计
教学目标:
1、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及《论语》的有关知识,明确其在历史上的地位。
2、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,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、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。
3、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,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、道理运用于实践的意
识。
4、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内涵,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
养。
教学重点:
1、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,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、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。
2、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,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、道理运用于实践的意
识。
教学难点:
1、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,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、道理运用于实践的意
识。
2、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内涵,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
养。
教学时授:
两课时
第一节
一、导入:
古人说:“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。”如今在联合国总部里悬挂着从《论语》中摘录的名言“四海之内皆兄弟也”。这说明不论是古代还是当今世界,《论语》在治理天下方面还用得着。治理天下如此,治理一国,一省,甚至一校,一家也是如此。可见《论语》是不可不读了。
二、孔子简介:
孔子(前551-前479),名丘,字仲尼,春秋末期鲁国陬邑(今山东曲阜东南)人,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的创始人。
他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聚徒讲学,也周游列国,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,终不见用。回到鲁国后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,晚年整理“六经”(《诗》《书》《易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春秋》)。
三、关于《论语》
《论语》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,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,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、政治、文化和教育思想,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。人们把《论语》《大学》《中庸》和《孟子》合称为“四书”。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。
四、学生朗读课文,整体感知原文:
五、疏通课文
1、学生质疑、释疑,教师把关。
2、教师检查重要词句的掌握。
第二节
一、导入:
198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:“如果人类要在21世
纪生存下去,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,去吸取孔子的智慧。” 那么,孔子究竟以什么样的智慧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呢?
二、品读感悟课文:
第一则:
这一则体现出了孔子对精神世界的追求。孔子认为:一个有道德的人,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;不应过多地追求物质享受;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。
感悟:“物质的追求可让你富足一时,精神的追求却让你充实一生。”
第二则:
这一则写出了孔子的早立志与好学。孔子十五岁立下了学习的志向,并且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想,然后坚持不懈地努力,终有所成。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,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,成为了一位大教育家、大思想家。 “韦编三绝”这个成语就是讲孔子勤奋读书的。
感悟:“终身学习,便成天才”
第三则:
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。 “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就是不知道”,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,可当代社会偏偏就有很多人做不到。
感悟:“实事求是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。”
第四则:
可见孔子的博爱精神。孔子希望“老有所终,幼有所长,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。”
感悟: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
第五则:
孔子的乐学精神。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,陶渊明也曾“好读书,不求甚解;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”喜欢读书便会甘之如饴;不喜欢读书,便味同嚼蜡。博学如孔子他们正是因为乐读书,才会一生勤学不倦。
感悟:“把学习当作一件幸福的事吧,你爱书,书也会爱你。”
第六则:
他认为智者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,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。仁者仁慈宽容而不容易冲动,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。
感悟:“知者善行若水,海纳百川;仁者厚德如山,容载万物。”
第七则:
孔子的“安贫乐道”。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,而孔子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,与贫富没有关系,但同内心有关。而且孔子也认为不符合道德的荣华富贵他是不会接受的。
感悟: “自由的心灵不能被物质所困。”
第八则:
孔子的坦荡胸怀。他认为君子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乐天知命,坦荡自得。小人患得患失,斤斤计较,所以局促不安。
感悟:“胸怀四海才能心宽天下”
第十则:
孔子的清心寡欲。沉迷美色、争强好斗、贪得无厌可能是人一生中最大的诱惑,如果不能克制自己或者自身欲望太强,就可能陷入欲望的沼泽,无法挣脱,愈陷愈深而无法自拔。
感悟:欲望是个深深的泥潭,在它面前,请停住你的脚步!
三、孔子之后哪些这样的仁者?
1、孟子:把这种仁发展为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。”
2、杜甫: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(bì)天下寒士俱欢颜,风雨不动安如山。
呜呼!何时眼前突兀见(xiàn)此屋,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!” 这是
一种饱览民生疾苦、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。
3、周恩来:“生为国家,死为人民的耿耿忠心
4、飞人博尔特:奥运夺金后送了一只签名的足球给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小
女孩。博尔特还给中国红十字会捐献善款5万美元。这更是一种跨越国界的爱。
5、高耀洁:中国“民间防艾第一人”,艾滋病患者一般人不敢接触,可她以渊博的知识、理性的思考驱散了人们的偏见和恐惧,以母亲的慈爱、无私的热情温暖着他们的无助和冰冷。
6、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“丛飞”。他把无私的爱给了失学儿童。
7、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林秀贞 ,她是一位农妇,但是她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,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,幼有所长,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