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塞腰鼓ppt课件是为七年级语文教师制作的PPT教学课件,该课件包含了丰富的安塞腰鼓课文相关资源,并且支持自定义修改、编辑操作,完全能够适应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要求,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安塞腰鼓这一篇课文。小编提供了课件下载地址,需要的朋友快来吧!

安塞腰鼓主要特色
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,展现了陕北人民的一腔热血,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。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,剽悍威武,刚劲激昂,气势磅礴,浑厚雄壮,威猛刚烈,铿锵有力,舞姿优美,潇洒大方,流畅飘逸,快收猛放,有张有弛,群而不乱,变化多端等特点。安塞腰鼓融舞蹈、武术、体操、打击乐、吹奏乐、民歌为一体。
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,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、实在、乐观开朗的性格。同时,它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,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。因而,它不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,而且名扬海外,堪称“中国一绝”和“中国第一鼓”。
安塞腰鼓从农村打到城市;从黄土高原打向大江南北;从农家小院打到天安门前;从自编自演走向电影电视屏幕;从农运会打到亚运会;从陕北的穷山沟走上世界领奖台。安塞腰鼓以它独特而精湛的艺术打遍全国,冲出亚洲,走向世界。这不仅是黄土高原的代表,也是中国的代表,世界的代表!
安塞腰鼓依据不同的风格韵律原有文、武之分,“文腰鼓”轻松愉快、潇洒活泼,动作幅度小,类似秧歌的风格;“武腰鼓”则欢快激烈、粗犷奔放,并有较大的踢打、跳跃和旋转动作,尤其是鼓手的腾空飞跃技巧,给人们以英武、激越的感觉。目前,文、武腰鼓逐渐结合形成新的风格,而以安塞的西河口乡与真武洞两地最有特色。它们生动地反映了当地群众憨厚、淳朴的气质和性格特征。特别在表演中,又有机地揉合了民间武术和秧歌舞动作,有弛有张、活而不乱,进退有序、气势磅礴、浑厚有力。群众赞之为“式子慷慨码子硬”。
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,2006年5月20日,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2009年10月1日那天安塞腰鼓参加了国庆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游行演出。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。并编成冀教版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中第二十九课和苏教版语文6上语文书中第十四课《安塞腰鼓》。
安塞腰鼓ppt课件预览








安塞腰鼓教学设计
教学目标
知识与能力目标:
1、学习排比、比喻的修辞,叠句的手法,理解其作用,品味理解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感情。
2、培养学生的阅读、欣赏能力,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过程与方法目标:
朗读课文,获得整体感知——品读语言,赏析安塞腰鼓的魅力——拓展延伸,激发对人生的思考。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
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、气势与激情,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,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,同事体会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、拼搏顽强的精神。
教学重点、难点:
1、品读语言,赏析安塞腰鼓的魅力。
2、结合时代背景,探究黄土高原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特质。
教学方法和学法:
诵读法、点拨法、讨论法、勾画圈点读书法
教学课时:
一课时
一、导入:
同学们,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,所谓一方水土、一方人、一方文化,不同的水土孕育了不同的文化。今天,我们一起来欣赏名扬海外、堪称“中国一绝“的民俗鼓乐——安塞腰鼓,
(展示课题、画面、板课题)
这就是让人叹为观止的“天下第一鼓”——安腰。知道他的由来吗?咱们来看一下解说。(找一个学生读)
二、(初步感知)鼓舞飞扬
在古代,安塞腰鼓既是激励将士冲锋杀敌、浴血奋战的号角,也是将士们凯旋归来的欢迎曲。古代战争擂鼓鸣金的场面,永远的消失了,然而穿越两千多年的岁月,今天,它依然让人振奋、让人惊叹、让人如痴如狂,为什么呢?让我们透过陕北汉子刘成章酣畅淋漓的笔墨去寻找答案吧!
(自由大声读课文)(展示课件2分钟腰鼓表演)
1、 看完了,听完了,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一个腰鼓?
请用“好一个(场面、气势、声音、舞姿)——的安腰,”的句式表达出来。
(气势磅礴,场面宏大,声音激昂、舞姿奔放)
2、 你感受到了黄土高原人民怎样的精神风貌?
(明确:热爱生活,积极向上,自由奔放,欢乐豪放,充满激动……)
过渡:是的,安腰是激情、是力量、是高原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。
这就是它经久不衰,愈行愈盛的原因。
三、赏读课文——鼓舞正酣。(以读代品)
过渡:从古到今,这股来自黄土地的爆发力,这豪情滚滚、昂扬向上的精神,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,你的心灵被震撼了吗?
请找出震撼你的句子读给同学听,同时想一想,这些句子为什么能震撼你?(2分钟交流、老师跟同学私下交流)
文中激情回荡、震撼人心的句子比比皆是,谁来朗读震撼你的句子?
1、“这腰鼓、使冰冷的空气……亢奋了。”
(用强烈的对比、排比。写出腰鼓能让世界变化非常快、非常大、)哪几个词最具震撼力?(燥热、飞溅、亢奋,)怎么读,轻还是重?(重:有气势)
过渡:雄壮的腰鼓让世界跟他一起激昂,一起亢奋,请你放开喉咙,用阳刚之气读出来。
2、“后生们的胳膊、腿、全身、……”
(从力度、速度、幅度、写出了扑面而来的强大的生命力)
3、“好一个安……腰!”
(像音乐的主旋律,一唱三叹,对腰鼓由衷赞美)
4、“一锤起来就发狠了,……多么火烈的舞蹈哇——安……鼓!”
①(解析:“骤雨”“乱蛙”“火花”“斗虎”)
②想象与“虎”有关的成语。
③这些句子都是短句子。作者为什么要用短句来表现腰鼓的特点呢?
(简洁有力、节奏快、像急促的鼓点)读的铿锵有力,排山倒海,像上楼梯一样。
过渡:黄土地的人们敲出了滚滚豪情、冲天斗志,舞出了壮阔雄洋、泱泱大气,现在,让我们带着心灵的震撼,带着高原人们的壮志豪情齐读(7)这一段、谁来读第一句给大家开个头?
① 勇士、重言在哪些词上?(发狠、忘情、没命)
② 为什么用“锤”不用“敲”?(力量大、达到生命极限)
③ 齐读。
四、引导联想,解惑深入主旨。(鼓舞飞扬)
1、 齐读、(8-13)段。
过渡:作者由雄壮的腰鼓联想到落日,大旗等雄壮豪迈的景物,给人大气磅礴的感受。你由雄壮的腰鼓能联想到哪些景物、场面或者诗词呢?
(比如:火山喷发、一泻千里的黄河、山崩地裂的山洪、开国大典、战场、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……”、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……”)
2、 答疑解惑
①“晦暗了又明晰了”是什么意思?
②“挣脱”“冲破”“撞开”了什么?
明确:黄土高原的环境恶劣,土地贫瘠,人们长久以来受到贫穷、落后、闭塞的束缚,但是他们没有丧失希望,隆隆的鼓声告诉我们:他们渴望新生活,渴望冲破一切牵绊。这是高原人民爆发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。
正是黄土魂(板书)!应该说要冲破束缚的不仅仅是安塞人,还有整个中华民族、我们正一步步地实现着冲破。联想近代中国曾经大片国土沦陷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,曾割地、曾赔款、曾失去无数同胞的生命。在经历了抗日战争、国内战争之后,我们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,走进了改革开放这个令人振奋的美好时代。我们正浑身带着一股劲地迎接新生活。正如 李大钊先生所说:“艰难的境界,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?我们应拿出雄健的精神,高唱着进行的曲调”来齐声朗读:(24-27)段。
总结:这鼓声是力量,是信念,是召唤,更是希望!我们相信“大风起兮云飞扬”的黄土高原,一定能书写出像安塞腰鼓那么雄壮的历史!而这种生生不息、奋斗不止的精神,也正是我们炎黄子孙得以蓬勃繁衍的力量源泉,我们要把这种凝聚中华魂的精神发扬光大,敲出生命的鼓点、凑出生命的最强音!
五、课外延伸、作业布置
利用网络、电视、书籍搜集身边的能体现民族精神的民族文化形式,比如剪纸、面塑、大鼓戏等等,讲一讲它们都凝聚着怎样的民族精神。